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马列部上下一心,开拓进取,不断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尤其是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师生、同行专家和有关领导的好评。
一、坚持把“三进”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 是马列课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之一。根据院党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实施意见》《关于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三进”工作确定为我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1
、“三进”工作,得到了省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1995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我校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在全省高校本专科生中率先开始了开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尝试,编写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材,开展了该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及其互相关系的研究。这一作法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1998年,主编了河南省高校统编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河南省委宣传部、教育厅联合在我校召开了推动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2000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被确立为
学校重点建设课程。《邓小平理论概论》2002年被评为省优秀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全省本专科高校统编教材均由永利官网教师担任主编;《河南省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获得教育部优秀调研课题奖(2002年); 另有多篇有关学术论著发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2007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2
、“三进”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1996年5月,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的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验交流会”上,我校作为在全国率先开设该门课程的四所高校之一,作了题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典型发言。我校的这些改革与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众多媒体所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2000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我校代表在该交流会上作了题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构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主渠道》的发言。
我部“三进”工程的研究性成果《积极开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新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新手段新方法探索》,在《人民日报》(2004年3月29日)、《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4、4教育部主办)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2004年4月5日,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陈垠亭、副处长姜楠来我部开展专题工作调研,充分肯定我部探索的价值。对财院马列部的师资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4年 8月17日,中宣部理论局局长陈俊虹同志,因看到我部的文章专程来永利官网调研,在与郑州大学联合召开的会议上,他高度评价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和思路,乔法容主任在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2004年10月11日,原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同志来我部调研,他对该研究报告的评价是,“这个题目很好,几个标题也很好,你们的探索很有创新价值”。
2006年3月,省委常委、省高工委书记刘春良来部考察时也认为,“你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希望今后继续进行探索。”
二、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部高度重视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认为,没有合格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没有团结向上的风气不可能打造一支学风优良、爱岗敬业的队伍,因此,通过政治学习、业务探讨和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严谨治学,师德高尚、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我部获省“两课”优秀教师奖励基金8人次,省总工会、人事厅、教育厅劳动竞赛奖3人次,校级教学成果奖9人次,多媒体教学优秀奖6人次, 院“三育人”先进个人6人次。在2005年全省第九届多媒体教学大赛中我部教师制作的课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获得了一等奖,这在永利官网还是第一项。2005年获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这是我校历史上的首次。
1
、 培养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具有一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我们着力作好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工作。针对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现实中国经济社会的实践知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尚需全面深入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知识性、学术性,忽视政治性和思想性;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等问题,我们主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等,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了解“三个代表”思想在基层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弥补教师社会实践知识相对不足的缺陷,以丰富教学内容。宋砦、郑州火电厂、新乡北站区耿庄村、金博大、紫金山百货大楼等留下了教师们虚心学习的身影。
2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创新教育教研活动方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方面。具体形式有:以教研室为主体;以部内统一组织,部内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邀请专家及其他各界人士讲学等。近年来,我们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近二十人次(见附录五),梁柱、刘国光、卫兴华、程恩富、郑杭生、周新成等著名学者、政界人士前来讲学,还邀请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现身说法,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如,南阳西峡县委书记——刘朝瑞、安阳卷烟厂厂长——赵志正、卫辉市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等先进人物来校授课,使青年教师深受教育和启发。
3
、构建五层次教学管理模式
一是学校督导组;二是系部教学管理;三是教研室;四是教师之间通过听课形成的相互监督;五是学生评教系统的反馈意见。教学管理的五个环节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形成有机的管理链条。其中关键环节在于系部的教学监督与管理,以及具体的落实措施。我部提出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强调九字规范,即“坚、强、严、爱、高、准、广、巧、新”,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深情地热爱学生,提高学术水平,瞄准学生热点,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讲究授课技巧,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九字规范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4
、制度保证
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我们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加以保证。具体措施包括: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新教师上岗,要求全程跟随老教师听课;采取集体备课、即时评课等制度,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省级课题带动。教师之间、特别是高职称教师带动和支持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课题研究,参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发教学课件等。
5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组织个别无硕士学位的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两课”教师硕士学位班,和省教育厅主办的“两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经过努力,目前,多数教师都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或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我部已有6位博士在系内工作,两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三位教师备考。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1
、教学科研互动
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实行教学和科研并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实施两轮驱动。
早在1998年我们就完成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程研究》、河南省社科联立项课题《河南省高校邓小平理论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河南财经学院立项课题《邓小平理论课程体系研究》等相关课题,推动了该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2000年由我校主持完成的《邓小平理论“三进”工程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主持的《河南省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获得教育部优秀调研课题奖;
2004年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程实证研究》;
2004年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程我部专门设立了17项部级课题(见附录二),涉及到马列部所承担的所有课程,吸引了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参与,包括我们的教辅人员,课题最终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书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立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财经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第一批问卷已经回收,正在进行试卷分析。
《经济伦理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也是我校的教学和研究特色,2001年立项的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研究》和2002年立项的省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构建》等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专著《经济伦理学》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211高校选为本科或研究生教材。
2
、充分利用部内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部内资源,相互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是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着力探讨的一个问题。
(1)部内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有效利用我部内部资源,弥补教师外出学习机会的不多的缺陷,我们通过教研室内部和教研室之间的交流,达到知识互补,学科优势互补。各学科重点、难点、热点,及和其它学科的重复点的讨论等,这种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对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组织观摩教学。如,为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我们多次组织对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获奖的教师进行观摩教学。
(3)针对我部教学的特点,把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如,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16号文件、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主要内容,结合所从事的专业,组织了多场专题研讨。如乔法容教授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等,这是教师的政治学习,也是跟踪学术前沿的业务探讨。
(4)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随着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开展,我们尝试利用社工介入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3
、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部坚持意识到位、制度保证、措施得力、方法多样,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我部是全校实行多媒体较早的单位之一。在实用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我们不是板书的简单搬家,而是穿插了许多图片、动画、影片,使得抽象的政治理论课生动起来。同时,积极探索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已经基本覆盖了部所承担的所有层次的课堂教学。2003年下半年,在我们组织的学生座谈会和多媒体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我们的多媒体面教学作了充分肯定。55%的学生认为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科学、新颖、有创意;75%的学生认为课件内容深刻、深入浅出;75%的学生认为课件声情并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9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不断对教学课件进行更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对教师在为人师表、遵纪守时、普通话等方面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之,70%以上的学生对多媒体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是优秀。
4
、拓展第二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我部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坚持“大课堂”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并行的方法,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我们对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是: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多样性;实效性。
(1)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开拓新的社会实践基地
在建设好博物院、二七纪念塔、新县革命老区、黄河花园口、新乡刘庄村、许继集团、中州国际集团等已有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并与河南省科技市场、郑州科技示范区、郑州市二七商圈的知名商业企业、新乡耿庄村等,联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在开拓大学生视野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吸引了大学生的积极广泛参加,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张新宁同学利用暑期调研撰写的《诚信与企业发展——关于河南省企业信誉的调查》,获得由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科技厅、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主办的第二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广东省政府主办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孟维巍、胡久贵两位同学的《政策环境与人才培养研究——以焦作市30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为例》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人民日报》2005年9月15日以《河南财经学院大学生“三下乡”受欢迎》为题报道我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2005年12月我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政界、企业界人士到课堂上,与大学生面对面。梁柱、刘国光、卫兴华、程恩富、郑杭生、周新成、张大卫等著名学者、政界人士、企业家前来讲学。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玉芳、副省长张大伟等领导亲临我校,为师生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报告;南阳西峡县委书记——刘朝瑞、安阳卷烟厂厂长——赵志正、卫辉市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等来到课堂,在学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3)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及其它院系党总支、团总支等全力支持,互相配合,如和校团委合办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星火论坛”,和财政金融学院党总支、学生社团“毛泽东思想研究会”联合举办“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征文演讲活动;我系教师任顾问和指导教师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被评2003—2004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社团,2001年度郑州市优秀青年社团,1999年度郑州市十佳社团等。
四、科研带动课程建设
马列部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见附录二),研究实力雄厚。近年来,共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9项,省级课题33项,出版专著29部,发表学术论文252篇,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30项。目前,我部教师作为主持人在研的国家社科规划办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强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促进了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从总数或人均数到层次在全院一直居于领先位置。其中2002、2003、2004连续三年我部科研总数均居全校第一,2005年人均全校第一。2006年全校第二。
五、学科建设推动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部立足于自身实力和优势,盘点资源,进行学科发展的定位,从2002年开始,我部课程建设定位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建设”的指导方针,并进行认真实践。我们制定详细的学科发展计划,并且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潜力学科、优秀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伦理学、社会工作、经济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几个学术群体,同时正在培育科学社会主义等学术团队。学术力量的集合,充分地调动了大家的智慧,使科研实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使课程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2000)被评为省优秀课程。
以硕士点的申请和建设为核心,带动了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对教学质量高追求又进而推动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我部学科建设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突破:一是在没有本科专业的情况下,2003年申请到我省第一家伦理学硕士学位点,2005年又一举成功地申请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3个硕士授权点。使我部在短短四年里硕士点由1个发展为4个。二是以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作支撑,2005年我部又成功地申请到了伦理学的特聘教授岗。三是2004年我们获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招生,2005年第一届社会工作学生入学。
目前,我部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以学科建设为带动的学术团队,大部分教师均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从事的教学工作及学术偏好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为课程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储备。
马列部(哲学与社会学系)
2007.12